15316606836
义工的五重身份——记佛山市南海区优秀义工广州海关刘志昌
时间:2024-05-27    点击:49
刘志昌,高明人,现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三山港监管科主任科员。从2006年加入南海义工队伍以来,刘志昌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扶老恤孤、助残济困上,累计服务1000小时,用实际行动,从身边小事做起,点点滴滴、持之以恒地为社会、为有需要的人奉献着。在6年多时间里,默默奉献,无私助人,做好事从不张扬,是对刘志昌学习践行“雷锋精神”最好的注解。
2008年,刘志昌被南海区义工联评为“五星级义工”;2009年成为南海“十大杰出义工”;在2010年在佛山市2009年度“最受市民喜爱的人民公仆”评选活动中,他获得了提名入围奖。
行善源于感动
最初他选择义工的目的很简单,只是想能有意义地打发八小时以外的时间。然而在一次义工活动上,让他发生了转变。2006年,还在读中专的小勇就确诊患上了白血病,家里债台高筑。义工联为了帮助小勇,国庆期间发起了募捐活动。刘志昌舍弃安逸的假期,顶着烈日,和义工们捧着募捐箱在闹市区不断向路人发传单。5天时间,经历了遭人白眼的嘲讽,体味了无动于衷的冷漠,但更多是被善意投放的感动。当义工们把辛苦筹来的2万元救助款交到小勇父母手上时,孩子的父母含着泪水深深地鞠了个躬,半响没有抬头。小勇拉着母亲的衣角,面对义工哥哥、姐姐们,眼睛里再次流露出对生的渴望。刘志昌第一次感觉到“助人为乐”的快乐。在爱心付出的同时,刘志昌收获的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和敬仰。“最该感激的是我的帮扶对象,是他们给我感受,给我经历,给我机会,给我启迪,让我懂得感恩!”
外来工的“兄弟”
2011年8月30日凌晨2点,南海桂城某出租屋一楼因摩托车失火爆炸引起火灾,住在四楼的一家三口逃生时被大火烧至重伤,被送往佛山第一人民医院救治。通过新闻得知此消息后,刘志昌和他队友们到医院看望伤者。他们了解到,这一家人来自韶关新丰县,经营一个早餐小摊档,每月收入两千多块钱,过着清贫安稳的生活,而一场突然袭来的大火使一家人跌进绝望的深渊。丈夫邱卫民烧伤面积20%,妻子达60%,儿子达55%,尚未完全脱离危险期,儿童烧伤面积55%,其严重程度相当于成人烧伤面积90%。至9月5日,已产生的医疗费用近12万元,妻子和儿子还需做两三次手术,估计保守治疗所有费用超过30万元,这对于家境清贫的邱卫民一家来说就如天文数字。刘志昌和他队友们一面安抚邱卫民一家,一面紧锣密鼓发动募捐和书法、鲜花义卖,有的流动派发宣传单、有的五六人一组挎着义卖箱沿着商铺义卖、有的现场悬挂包扎书法作品、有的现场宣传接受群众募捐。义工们的义举感动了社会各界,而热心群众也深深的感动了他们。一幅小小的“生意兴隆”的书法作品就义卖一两百元,有的街坊没要作品放下几百元就走了......
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,刘志昌和他队友们募集善款累计共94542元;加上伤者亲朋好友的捐款,邱卫民一家的燃眉之急得以缓解。
福利院孩子的“父亲”
加入义工联不久,有一次刘志昌和队友们探访福利院,刚踏入福利院门口,就被一群残疾孩子们围住了。他蹲下来搂抱其中一个孩子,孩子的小胳膊立即环绕住他的脖子,眼睛里凄凄楚楚地泛着泪花,怯怯地叫了声“爸爸!”。刘志昌的心猛地一震,孩子们太需要爱了,那一刻他意识到了一种责任,他觉得自己就是他们的父亲。从此,刘志昌便将父爱的情感投放在这群身心残缺的孩子们身上,也由衷地爱上了这份工作。在儿子两岁时,他便定期带儿子一起探访福利院的孩子和老人,用他的原话说:“能多帮助别人就行,那是一种感情上的自我满足;对孩子爱心的培养要从小抓起”。“没有多伟大,只想感染身边人。”从自己做义工,到带着家人儿子一起做,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爱心接力的期望。
麻风病人的“医生”
“人有三件事不能等待:孝顺、健身和行善。”这句话一直伴随在刘志昌的志愿者活动中,一直在实践着。佛山三水大塘麻风病人村被刘志昌称为“被遗忘的人”,不仅受外人歧视,家人也不愿理。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是在2008年,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家,沒有亲人,因为麻风病先后被赶转东莞、广州、三水等地,每天过着遭世人唾弃孤独终老的日子。“他们非常需要理解与关爱,除了物质上的帮助,更需要人们消除误解,能够从心理上接近他们。”这是刘志昌先后八次前往该村开展帮扶活动的深刻体会。有这样一个感人场景至今仍让刘志昌记忆尤新。“有一次,演出结束后,我们所有队友和每个麻风病人握了手,这个情景感动了很多人,我想人与人的交流除了言语外,肌肤上的接触或许会带来一种更深刻的感触。”当刘志昌和他所在的“松柏之爱”小组成员来探望他们,并拉着他们的手一起跳舞、拥抱时,许多老人家们举起勾残的双手不停地抹泪, 喃喃地说“我这輩子还沒见过你们这么好的人呢,在以前,我们是要被赶到山上住山洞的。”刘志昌被这些孤寡老人的知足感动了:“我们只是举手之劳就能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,为什么我们不多做一点呢?”
问题少年的“大哥”
十三的阿峰,打群架、偷自行车、沉迷网络游戏,谈起这个小孩,街坊们曾经摇着头说“无药可救”,和父母关系搞得很僵,拿他没办法。2007年,刘志昌第一次与阿峰接触,交谈中对方除了“嗯”、“噢”、“知道了”,也不愿跟刘志昌说得太多。“我觉得阿峰本质不坏,可能一时贪玩,自暴自弃。”于是刘志昌主动找阿峰父母谈心。“我拿纸让他们写出儿子的优缺点,父亲写了很多缺点,没一个优点,母亲写了两个优点,三四个缺点,我却列了阿峰十几个优点,两个缺点,有根有据,做父母的很惊讶。” 刘志昌了解到阿峰父母将儿子的缺点扩大化,就分头找他们谈心,谈彼此的心声、期望和承诺。经过几次回访,紧张关系有了明显改善,“看到一家人有说有笑,真感到很欣慰。”慢慢地,阿峰把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刘志昌当成了知心大哥,聊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对未来的想法。如今的阿峰性格开朗了,人也精神多了。在刘志昌的帮助下,渐渐改掉了坏毛病,走上了正道,现在南海一所高中就读,为他的大学梦而努力拼搏。
流浪老人的“儿子”
2009年9月的一个周末,刘志昌带着孩子到千灯湖公园游玩,一个露宿残疾老人吸引了他的目光。他主动上前关问老人的情况,老人敌意地扭过头去理也不理。看着老人困窘的状态以及抗拒的眼神,刘志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。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;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!他想打开老人的心锁。从那以后,刘志昌买了两个新饭盒,每周3次坚持给他送饭,风雨无阻。老人不在时,就把饭盒放下,把上次的空饭盒拿回来。渐渐老人消除了对他的戒心,脸上舒展出感激的笑容,并敞开心扉述说了自己的遭遇。老人,姓张,56岁,七年前因中风,左手和左脚没有了知觉,因此丢了工作,湖南老家的房子也一场大火被烧毁,过着漂泊、流浪无所依靠的生活。刘志昌一心想帮助老人,看到老人虽手脚不太灵便,但身体没什么病痛,精神状态良好,便写了篇稿子发到义工联,希望替老人找份守夜或看门的工作。老人知道后紧紧握着刘志昌的手,哽咽道:“你是好人啊!”“我们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,更希望与帮扶对象建立理解与信任”,他如是说。刘志昌用爱播下了希望和善良的种子,老人在潦倒时却闻到了人间尚有花开满圆的芬芳。
(江育春/文)


海关春风送 风电扬帆航
拱北海关查获两大巴司机暗格藏42瓶洋酒入境
“绿色通道”助春耕
长沙海关保障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首发
乌鲁木齐海关推进区域通关合作提高通关效率
青岛邮局海关首次查获“聪明药”1000粒
从“两头在外”到“两个市场” 长沙海关支持综保区企业“出口转内销”
张家口海关助力汽车出口快速增长
15316606836
sam
 发送短信